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

时间:2024-06-29 06:02:4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4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公众参与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于2006年12月3日经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6年12月3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编制(修编)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所规定范围内的规划和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环境影响评价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 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听取公众意见,保证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实行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领导,组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省、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环境影响基础数据库、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修编)规划时,应当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范围如下: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防洪、治涝、灌溉规划和全省水资源总体规划;

  (三)农业发展规划;

  (四)商品林造林规划和森林公园开发建设规划;

  (五)能源重点专项规划、电力发展规划、煤炭发展规划和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

  (六)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七)矿产资源勘查规划;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需要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

  第七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修编)专项规划时,应当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范围如下:

  (一)工业各行业规划;

  (二)种植业发展规划、渔业发展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草原建设利用规划;

  (三)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规划、流域水电规划;

  (四)流域、区域涉及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和供水等专项规划、跨流域调水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五)省级内河航运规划、省道网及市级交通规划、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集装箱中心站布点规划、地方铁路建设规划;

  (六)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七)旅游区的发展总体规划;

  (八)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九)国家规定的其他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修编)属于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范围内的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篇章、说明或者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所在设区的市已有相应规划并且已经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除外。

  第九条 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应当对其区域开发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称的开发区,是指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农业示范区。

  第十条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之前,应当征求审批规划的人民政府所属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审批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的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未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得审批。

  第十一条 专项规划编制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本省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技术规范,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草案,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由其所属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项规划草案,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审查;开发区区域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环境影响报告书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规划审批机关不得审批。

  第十三条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部门自收到专项规划和开发区区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应当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书面审查意见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施该专项规划和开发区区域开发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调整建议;

  (三)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和评价结论的基本评价;

  (四)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专项规划和开发区区域开发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作出的总体评价及改进建议。

  审查意见应当如实、客观地记录审查小组成员意见,并由审查小组成员签字。

  第十四条 参加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省、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行业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专家人数不少于审查小组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第十五条 省、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规划的环境影响篇章、说明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需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不得向规划编制部门收取费用。

  第十六条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部门应当在审查小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查意见提交规划审批机关。

  第十七条 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第十八条 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实施单位应当同步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有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九条 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照以下规定实行分类管理:

  (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编制一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二十条 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项规划和开发区区域开发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其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符合区域功能和规划要求的,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可以适当简化。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负责。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对建设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之前,应当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审查,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审查小组专家的组成,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确定。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分级审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除依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以外,其他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及名录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十五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符合下列规定条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批准:

  (一)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有关规划;

  (二)符合产业政策;

  (三)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四)建设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有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

  (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技术规范要求;

  (六)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该项目建设,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办理采矿许可证和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八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实施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二十九条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已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建设单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已经批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在进入建设阶段后,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及审批意见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已经批准的施工周期长、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水利、交通、电力、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等建设项目,在其建设过程中应当进行环境监理。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文件中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设计文件中的环境保护要求,在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工程监理招标文件、监理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

  环境监理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二条 建设项目建成使用后,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生态补偿。生态补偿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 公众参与

  第三十三条 下列规划和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当征求公众意见,但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一)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

  (二)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三)应当重新报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四)可能产生恶臭、异味、油烟、噪声或者其他污染,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质量的建设项目。

  第三十四条 规划编制部门、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当征求公众意见。

  规划编制部门、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十日,并采用便利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布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等相关信息。

  第三十五条 征求公众意见可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举办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

  征求公众意见,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被征求意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被征求意见的公众中应当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

  第三十六条 规划编制部门和建设单位报审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附具对所征求公众意见采纳或者未采纳的说明。

  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没有公众参与篇章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

  第三十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后,在其政府网站和采用其他便利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告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的有关信息。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规划编制部门、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对其提出的意见未采纳且未附具说明的,或者认为说明的理由不成立的,可以向负责审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负责审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再次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规划编制机关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

  (二)规划审批机关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予以批准的;

  (三)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依法不应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予以批准的;

  (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未按规定的权限审批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

  (五)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办理采矿许可证、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当予以补偿。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本办法的规定,作出五万元以上罚款或者责令停止建设处罚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概述人类环境的分类及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北安市人民法院 刘成江

    人类环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复杂的体系,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在环境科学上,一般是按照环境的形成、环境的功能、环境的范围、环境的要素等做不同的分类。
    (一)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的生存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这些环境要素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环境体系。
    人工环境也叫人为环境或经人工改造过的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如城市、居民点、水库、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等。
    (二)按照环境的功能,可以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国宪法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
    (三)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四)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可以把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包括海洋环境、湖泊环境、河流环境等)、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如森林环境、草原环境)、地质环境等。
    在环境科学中最常有的分类法是第一种,即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揭示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可以作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概括:第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第二,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以前几十亿年就已经存在了。地球上最早本无生命,经过漫长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才形成了使生物能够产生、延续和进化的地表环境,如水、阳光、土壤、氧气、适宜的温度,等等。海洋是生命产生的温床,而生物圈的出现为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生物界的发展,经过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演化过程,而人类则是生命演化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人类不能自以为是大自然的主人,可以主宰一切、支配一切,而应该强烈地树立另一种科学的意识: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整个生物界一样,要完全依赖于地表的环境条件。
    我们可以举几个明显例子说明生物和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1、地表大气中氧的形成。一切动物高开氧气便不能生存。地球表面最早同金星一样,只有二氧化碳,氧是地球大量覆盖了绿色植物(主要是森林)以后制造的。大气中的氧大约有四分之三是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用来供给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需要。这说明氧是次生的,有了氧气,才有动物和人类。氧的形成是生物向高级阶段演化的必要条件。
    2、臭氧层的形成。距地面12至40仅是高空的平流层和中间层之间有一层薄薄的臭氧层。臭氧层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它可以阻挡和吸收对使我有强大杀伤力的太阳紫外线。臭氧层的形成也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先决条件之一。它是生物和人类的“保护伞”和“宇宙服”,如果地球表面没有臭氧层,也许生物只能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而不可能有动物和人类的出现。
    3、对人体血液成分所作的科学测定表明:人体血液含有六十多种化学元素,而且其平均含量同地壳各种元素的含量在比例上惊人的近似。这说明人是环境产物的最明显的例证。人生活于环境之中并通过呼吸、饮食等新陈代谢活动一刻不停地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样就使人体的物质组成同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如果人和环境的物质平衡遭到破坏,譬如说,环境里加入了一些新的物质而被人体所摄取,或是环境里缺少了某些原有的物质,使人体得不到吸收,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环境污染导致的“公害”病,虽然致病机理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因为环境里增加了一些新的有害物质,或一些原有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少而使人体物质组成失去平衡造成的。
    上述几例都充分说明,人类本身就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人类出现以后,不像一般动物那样完全被动地依赖和适应自然环境而生存,人类能通过劳动,通过社会性的生产活动,使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大规模地改造自然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以后,就使自然界进入了在人类干预、改造下发展的新阶段。
    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完全的原生环境了。除了某些原始森林、人迹罕至的荒漠、冰川地区外,地球表面绝大部分都经过了人类的加工、改造,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环境的面貌。这正体现了人类与日俱增地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人类在依赖自然环境生存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十分复杂的关系——环境系统互相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体现着两种规律——社会经济规律、自然生态规律交织、融合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挥作用。
    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基础,经济再生产过程是影响自然再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规模不断扩大,向环境大规模地“取出”和“投入”,其结果,一方面是通过对环境的改造使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破坏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出现环境问题。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关于转发中国纺织总会、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等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关于转发中国纺织总会、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棉纺压锭调整减员工作文件的通知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等



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区县经委、有关纺织企业:
现将中国纺织总会、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全国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棉纺锭和分流安置职工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纺计〔1998〕4号),财政部、中国纺织总会《关于印发〈纺织压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工字〔1998〕28
号和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单位《关于落实纺织压锭银行贴息贷款的通知》(国经贸经〔1998〕154号)转发你们。为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确保完成我市棉纺压锭任务,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落实压锭工作目标责任制。
在全市压锭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压锭任务的纺织企业及主管部门和所在区县,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切实加强对压锭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将企业压锭、减员、调整、增效的工作动态及时上报市压锭工作领导小组。
二、明确全市压锭任务及进度要求。
国家下达给我市的压缩落后锭任务为16.1万锭。其中:京棉集团12.2万锭,制线厂1万锭,平谷县裕达棉纺厂2万锭,房山区棉纺厂0.8万锭。全市压锭工作的进度安排为:98年压缩10.5万锭,99年压缩5.6万锭。各单位要根据此做好压锭工作规划,明确压锭工
作目标、进度和措施。
三、编制上报压锭工作实施方案。
各有关棉纺企业要认真编制上报压锭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压锭重组、减员分流和扭亏增盈措施等内容。实施方案由企业主管部门和区县审批后于4月10前报市压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
四、关于纺织压锭补贴资金。
纺织压锭补贴资金中央负担部分在市压锭规划报经纺织总会批准后,由市财政局统一向财政部提出拨款申请;地方财政负担部分,市属企业由市财政负担,区县所属企业由区县财政负担。
五、关于纺织压锭银行贴息贷款。
符合申报纺织压锭贴息贷款条件的企业,要认真选好项目,在地方财政承诺贴息和落实有效担保后,由各商业银行安排贷款。贷款落实后,按企业隶属关系分别由市财政和区县财政在规定的贷款期限内给予贴息。
六、妥善做好压锭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和安置工作。
各有关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在压锭工作中,要认真做好因压锭下岗职工的分流和安置工作。在分流安置期间,切实安排好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社会的稳定。


(纺计〔1998〕4号 一九九八年三月五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计经委),经贸委(经委)、纺织(轻)工业厅(局、总会、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委、经委:
现将《全国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棉纺锭和分流安置职工规划实施意见》印发下达,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总体规划下,狠抓落实工作
各地根据压锭实施意见的基本思路、目标和任务,进一步细化本地压锭方案,并落实到企业。抓紧实施1998年分季度压锭计划和分流安置职工工作。
二、落实好地方配套政策
中央财政承担的15亿元补贴资金已列入了国家财政预算。请各地抓紧落实本地压锭补贴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三、抓紧上报1998年压锭补贴资金的申请工作
在下达各地的压锭规划中,已列入1998年的压锭项目,要根据财政部、中国纺织总会联合下发的财工字〔1998〕28号“关于印发《纺织压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另文下达)的要求,抓紧申报工作,以确保1998年压锭工作有序进行。

全国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棉纺锭和分流安置职工规划实施意见
棉纺行业的总量和结构问题是关系纺织工业走出困境,扭亏增盈,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推进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和扭亏解困工作的开展,纺织工业到2000年要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棉纺锭,促进国有棉纺企业的资产重组
、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妥善安置好下岗职工,使纺织工业实现扭亏解困。为此,在各地制定了本地区三年压锭规划的基础上,经综合平衡,现制定出《全国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棉纺锭和分流安置职工规划实施意见》。
一、棉纺生产能力的基本情况
1991年底全国棉纺能力4192万锭,约有1000万锭落后富余能力。从1992年开始,国家实施压锭技术改造专项计划,压缩500万锭;1994年又进一步明确各省市统筹压缩500万锭,计划到1998年末纺织工业共压缩淘汰1000万锭陈旧落后的棉纺能力。根
据调查,1992年~1996年,共计压缩淘汰465万锭,还有106万锭预计在1998年末完成。但是,在压锭的同时,部分地区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自行新增棉纺生产能力约444万锭,致使全国棉纺总量没有得到有效压缩。1996年全国棉纺能力4171万锭,较199
1年比,仅减少了21万锭。在4171万锭中国有企业纺锭2978万锭,占全社会总能力的71.4%,其中落后纺锭1076万锭。在国有2978万锭中,中心城市有1751万锭,落后锭704万锭;12个沿海省市国有企业棉纺能力1486万锭,落后棉纺锭562万锭。
棉纺行业按产值计算在纺织行业中占63%,是目前纺织行业中亏损最严重的一个行业。按财务口径统计,1996年棉纺行业亏损67.8亿元,占纺织行业亏损额的51%,其中:国有棉纺企业亏损额59.4亿元,占棉纺行业亏损额的87.6%,亏损面为53%,连续两年以
上亏损企业119个。因此压缩落后棉纺锭的积极意义不仅是解决总量过剩的矛盾,同时也是解决结构的矛盾。压锭、减人、增效是使绝大多数国有棉纺企业摆脱困境的重要举措,全行业必须统一认识,毫不动摇地完成压锭任务。
二、三年压锭规划的基本思路、目标和实施办法
(一)基本思路
压缩1000万落后棉纺锭,是纺织工业改革、调整、扭亏的切入点,压锭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压锭实现纺织扭亏解困,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压锭要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分层次进行,着眼于整体调整和重组。
充分利用国务院明确的压锭补贴资金政策,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呆坏帐准备金冲抵政策和技术改造政策,以及地方相应的有关政策,把压缩落后棉纺生产能力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心城市的整体调整以及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资产重组、兼并破产、减人增效总体方案结合起来进行。压
锭要与纺织工业扭亏同步进行,到2000年棉纺行业完成压缩1000万锭的任务,同时实现国有纺织企业扭亏为盈。
压锭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重点解决好人员分流,同时有效控制新增棉纺能力,使这项工作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责任明确、重点突破、控制源头、全面推进中真正落到实处。
(二)目标
以1996年底棉纺能力为基数,到2000年共压缩落后棉纺能力1000万锭,相应减员60万人,同时调整结构,自然减员60万人,共计120万人。1998年下达压锭计划639万锭,保证压缩480万锭,1999年保证压缩520万锭,到2000年完成压锭任务。

(三)实施办法
1.压锭工作具体由中国纺织总会、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共同负责,国家经贸委牵头。
2.压锭工作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鉴于棉纺企业基本上为地方所属企业,压锭工作必须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地方各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实施。各省市要成立专门的班子,一要对计划压缩的棉纺能力负责;二要对下岗人员负责,妥善做好人员分流安置;三要控
制新增能力,对2000年棉纺能力总量负责;四要对本地区纺机企业的生产销售按“两证”管理。
3.压锭工作要与中心城市的整体调整以及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资产重组、兼并破产、减人增效总体方案结合起来进行,要求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从整体上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4.淘汰落后棉纺设备的范围:农国前生产的细纱机;所有“1”字头的细纱机;1979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无生产许可证的机械厂生产的设备(即未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下发细纱机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细纱机)。
5.申报程序,依据三年压锭规划,分年(季)实施。具体压锭实施方案由地市编报,各省市压锭领导小组审核后,报送中国纺织总会审批,同时分别报送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备案。
三、政策和措施
(一)国家采取每压缩淘汰1万锭由中央财政补贴150万元,地方财政补贴150万元,银行贴息贷款200万元(贴息由地方财政补贴,还本期为5—7年)的政策。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国有企业压锭后人员的安置项目。鼓励发展三产,拓展服务性的就业岗位,发展集体经济、合
作经济,鼓励职工自谋职业。各地在压锭实施方案中,要切实搞好人员的分流安置。
(二)冲销呆坏帐准备金政策。
全国用于企业兼并破产、减员增效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规模的计划安排,要继续向国有大中型棉纺织企业倾斜。1998年《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安排中,试点城市用于纺织行业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规模不低于1997年水平,并主要
用于国有大中型棉纺企业的“压锭、减员、调整、增效”。纺织总会要参与有关《计划》的审查。非试点城市的国有大中型棉纺织企业的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确需列入《计划》的项目,经纺织总会审核同意后,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
(三)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按照劳动部、中国纺织总会《关于做好纺织行业压锭减员分流安置工作的通知》(劳部发〔1998〕37号)的要求执行。
(四)在1998年实施的480万锭中,原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144万锭技改项目,仍由国家开发银行承贷,同时享受有关压锭优惠政策。
(五)“九五”期间不再新增棉纺生产能力,严格控制源头,防止一边压,一边涨。
1.对纺机生产销售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准购证”制度,坚决制止无证生产、销售棉纺细纱机。对无证生产棉纺细纱机的企业,要给予经济制裁,同时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2.鼓励纺机出口,并对纺机出口全额退税,在机电出口信贷政策上给予倾斜。
(六)对属于淘汰范围内的设备不再进行更新改造,不得转移。
(七)严格禁止纺细纱机的进口。

附件:全国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棉纺锭三年规划

单位:万锭
--------------------------------------------------------
| 96年末 | 其中: | 国有企业分年度压锭计划 |2000年 |
省 市 | 纺锭 | 社会口径 |-----------------------|末绵纺 |-----
| (万锭) | 落后锭 | 三年 | 1998| 1999|2000| 锭数 | 总 计
| | | 总计 | 年 | 年 | 年 | |
-----|------|------|------|-----|-----|----|------|-----
全国合计|4171 |1266 |1076 |639 |367 |70 |3095.0|639
-----|------|------|------|-----|-----|----|------|-----
北 京 | 48.8| 19.8| 18.1| 10.5| 7.6| | 30.7| 10.5
-----|------|------|------|-----|-----|----|------|-----
天 津 | 79.6| 33 | 31.5| 15.0| 16.5| | 48.1| 15.0
-----|------|------|------|-----|-----|----|------|-----
河 北 | 343.5| 98.5| 81.9| 71.7| 10.2| | 261.6| 71.7
-----|------|------|------|-----|-----|----|------|-----
山 西 | 69.7| 25 | 23.5| 17.1| 6.4| | 46.2| 17.1
-----|------|------|------|-----|-----|----|------|-----
内 蒙 | 18.9| 8.2| 8.2| 3.0| 5.2| | 10.7| 3.0
-----|------|------|------|-----|-----|----|------|-----
辽 宁 | 144.9| 76.2| 69.1| 41.0| 17.0|11.1| 75.8| 41.0
-----|------|------|------|-----|-----|----|------|-----

吉 林 | 45.3| 20 | 16.6| 3.0| 6.3| 7.3| 28.7| 3.0
-----|------|------|------|-----|-----|----|------|-----
黑龙江 | 83.9| 33.2| 31.5| 17.6| 5.9| 8.0| 52.4| 17.6
-----|------|------|------|-----|-----|----|------|-----
上 海 | 223.6| 121.5| 85.6| 70.2| 15.4| | 138.0| 70.2
-----|------|------|------|-----|-----|----|------|-----
江 苏 | 531.9| 141.1| 101.7| 81.1| 20.6| | 430.2| 81.1
-----|------|------|------|-----|-----|----|------|-----
浙 江 | 163 | 34.4| 26.1| 24.5| 1.6| | 136.9| 24.5
-----|------|------|------|-----|-----|----|------|-----
安 徽 | 185.9| 56.6| 51.9| 13.9| 14.0|24.0| 134.0| 13.9
-----|------|------|------|-----|-----|----|------|-----
福 建 | 56.3| 11.3| 9.3| 5.3| 4.0| | 47.0| 5.3
--------------------------------------------------------

--------------------------------
1998年分季度压锭计划 |
-----------------------|1998年计划分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流安置下岗人
| | | | |数(万人)
|----|-----|-----|-----|--------
|75 |176 |199 |189 | 66.7
|----|-----|-----|-----|--------
| | 3.5| 1.0| 6.0| 1.1
|----|-----|-----|-----|--------
| 5.1| 2.0| 2.5| 5.4| 4.1
|----|-----|-----|-----|--------
|11.4| 21.2| 26.4| 12.7| 4.8
|----|-----|-----|-----|--------
| 8.8| 2.9| 5.4| | 1.2
|----|-----|-----|-----|--------
| | | | 3.0| 0.8
|----|-----|-----|-----|--------
| | 6.0| 14.7| 20.3| 4.6
|----|-----|-----|-----|--------
| | | 3.0| | 1.2
|----|-----|-----|-----|--------
| | | 8.0| 9.6| 2.1
|----|-----|-----|-----|--------
|16.8| 32.1| 9.6| 11.7| 10.3
|----|-----|-----|-----|--------
| | 22.2| 39.1| 19.8| 5.9
|----|-----|-----|-----|--------
| 1.8| 7.4| 9.3| 6.0| 2
|----|-----|-----|-----|--------
| | 1.5| 4.0| 8.4| 1.4
|----|-----|-----|-----|--------
| | 5.3| | | 0.7
--------------------------------

--------------------------------------------------------
| 96年末 | 其中: | 国有企业分年度压锭计划 |2000年 |
省 市 | 纺锭 | 社会口径 |-----------------------|末绵纺 |-----
| (万锭) | 落后锭 | 三年 | 1998| 1999|2000| 锭数 | 总 计
| | | 总计 | 年 | 年 | 年 | |
-----|------|------|------|-----|-----|----|------|-----
江 西 | 87.8| 31.3| 29.7| 27.1| 2.6| | 58.1| 27.1
-----|------|------|------|-----|-----|----|------|-----
山 东 | 549.6| 94.3| 81.0| 64.0| 17.0| | 468.6| 64.0
-----|------|------|------|-----|-----|----|------|-----
河 南 | 328.2| 79 | 76.5| 26.1| 50.4| | 251.7| 26.1
-----|------|------|------|-----|-----|----|------|-----
湖 北 | 378.9| 129.4| 102.6| 46.1| 49.2| 7.3| 276.3| 46.1
-----|------|------|------|-----|-----|----|------|-----
湖 南 | 130.8| 38.5| 38.5| 20.2| 12.9| 5.4| 92.3| 20.2
-----|------|------|------|-----|-----|----|------|-----
广 东 | 91.3| 24.9| 18.7| 11.3| 7.4| | 72.6| 11.3
-----|------|------|------|-----|-----|----|------|-----
海 南 | 0 | 0 | 0.0| | | | 0.0|
-----|------|------|------|-----|-----|----|------|-----
广 西 | 61.8| 29.5| 29.5| 5.7| 23.8| | 32.3| 5.7
-----|------|------|------|-----|-----|----|------|-----
四 川 | 115 | 32.4| 17.9| 11.3| 6.6| | 97.1| 11.3
-----|------|------|------|-----|-----|----|------|-----

重 庆 | 38.5| 15.4| 15.4| 13.3| 2.1| | 23.1| 13.3
-----|------|------|------|-----|-----|----|------|-----
贵 州 | 24.7| 9.7| 9.5| 3.8| 3.0| 2.7| 15.2| 3.8
-----|------|------|------|-----|-----|----|------|-----
云 南 | 38.4| 12.1| 12.1| 7.4| 4.7| | 26.3| 7.4
-----|------|------|------|-----|-----|----|------|-----
陕 西 | 139.7| 57.4| 53.2| 15.3| 35.9| 2.0| 86.5| 15.3
-----|------|------|------|-----|-----|----|------|-----
甘 肃 | 20.4| 6.8| 6.8| 2.0| 4.8| | 13.6| 2.0
-----|------|------|------|-----|-----|----|------|-----
青 海 | 5.9| 5.9| 5.9| 3.0| 2.9| | 0.0| 3.0
-----|------|------|------|-----|-----|----|------|-----
宁 夏 | 3.5| 2.4| 2.4| | 2.4| | 1.1|
-----|------|------|------|-----|-----|----|------|-----
新 疆 | 161.2| 28 | 22.3| 8.8| 10.8| 2.7| 138.9| 8.8
-----|------|------|------|-----|-----|----|------|-----
其中:兵团| *60.7| *7.8| *7.8| *4.8| *1.8|*1.2| *52.7| *4.8
--------------------------------------------------------

--------------------------------
1998年分季度压锭计划 |
-----------------------|1998年计划分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流安置下岗人
| | | | |数(万人)
|----|-----|-----|-----|--------
| 2.0| 1.5| 6.5| 17.1| 1.6
|----|-----|-----|-----|--------
| 8.8| 21.8| 23.9| 9.5| 6.5
|----|-----|-----|-----|--------
|11.7| | 4.5| 9.9| 3.4
|----|-----|-----|-----|--------
| 2.0| 16.5| 14.4| 13.2| 3
|----|-----|-----|-----|--------
| | 5.0| 5.0| 10.2| 2.1
|----|-----|-----|-----|--------
| | 8.3| 2.5| 0.5| 1.2
|----|-----|-----|-----|--------
| | | | | 0
|----|-----|-----|-----|--------
| | 3.6| 0.5| 1.6| 1.2
|----|-----|-----|-----|--------
| | | 2.0| 9.3| 1.4
|----|-----|-----|-----|--------
| 4.1| 1.0| 2.0| 6.2| 1.1
|----|-----|-----|-----|--------
| | | 1.8| 2.0| 0.4
|----|-----|-----|-----|--------

| 3.0| 1.6| 1.0| 1.8| 0.4
|----|-----|-----|-----|--------
| | 5.3| 10.0| 0.0| 2.1
|----|-----|-----|-----|--------
| | 1.0| 1.0| | 0.5
|----|-----|-----|-----|--------
| | 2.9| | 0.1| 0.3
|----|-----|-----|-----|--------
| | | | | 0.1
|----|-----|-----|-----|--------
| 1.2| 2.7| 0.9| 4.0| 1.2
|----|-----|-----|-----|--------
|*1.2| *2.7| *0.9| |
--------------------------------


(财工字〔1998〕28号 一九九八年三月四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纺织压锭工作领导小组、纺织厅(局、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纺织工业被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要在三年时间内淘汰1000万锭落后棉纺锭,减员120万,并实现全行业扭亏。为认真完成压锭计划,妥善安置下岗职工,用好财政补贴资金,我们制定了《纺织压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附件:纺织压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附表:1.199 年度纺织压锭补贴资金计划表(略)
2.纺织压锭补贴资金申请表(略)

附件:纺织压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棉纺企业每压1万锭给予财政补贴300万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负担150万元。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压锭补贴资金要根据国家批准的压锭规划在财政预算中专项安排。
第二条 纺织压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应主要用于棉纺企业压锭后下岗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工作。
第三条 申请纺织压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企业压锭要纳入全国压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切实按规定销毁落后纺锭。
2.纺织企业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应对本地区纺织企业压锭重组、减员分流和扭亏增盈工作制定详细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3.地方政府要落实应由地方财政承担的压锭补贴资金。
第四条 中央财政压锭补贴资金拨款程序:
1.以企业所在地(市)为单位制定纺织企业整体压锭、减员、重组方案后报省(市)压锭工作领导小组。
2.各省(市)压锭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地(市)方案,编制全省压锭规划及分步实施方案报中国纺织总会批准实施,同时分别报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备案。
3.省级财政部门应根据经中国纺织总会批准实施的压锭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压锭补贴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报财政部,并根据压锭、减员工作的进展情况提出拨款申请。
4.财政部根据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的申请,核实企业压锭实施进展情况后,将中央压锭补贴资金通过专款拨付到各省(市)财政,省(市)财政应结合地方补贴资金及时拨付到压锭企业。
第五条 企业淘汰的落后棉纺锭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不得转移或弄虚作假。中国纺织总会负责监销工作,并按季将报废清单汇总报财政部。
第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参加地方成立的压锭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纺织企业压锭、减员、重组工作,并加强对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第七条 年度终了后,各省(市)压锭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压锭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纺织压锭、减员、重组工作的进展情况报财政部和中国纺织总会。
第八条 有关部门、企业应严格按照批复的方案和资金用途安排使用压锭补贴资金,不得挪作他用,否则一律按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论处。
第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纺织总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关于落实纺织压锭银行贴息贷款的通知

(国经贸经〔1998〕154号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九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财政厅(局)、人民银行分行、纺织厅(局)、工商银行分行、农业银行分行、中国银行分行、建设银行分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8〕2号)精神,现将落实纺织压锭银行贴息贷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为支持纺织工业完成三年内压缩淘汰1000万锭落后棉纺锭的战略任务,促进压锭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兴办第三产业和分流安置下岗职工,国有棉纺企业每压1万锭,有关商业银行给予200万元贴息贷款,贷款期限5—7年,贴息资金由地方财政负担。
二、各级银行要认真落实此项贷款。要按照信贷原则和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要求,积极支持;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各级银行要积极筹措资金,优先安排贷款。
国家开发银行承贷的棉纺压锭技改专项,按原办法继续执行。
三、企业申报纺织压锭贴息贷款要符合以下条件:
1.棉纺企业压锭要纳入全国压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2.企业要根据压锭重组,分流人员的情况,认真选好贷款项目,并报经省市压锭领导小组审定。
3.借款企业必须具备安置压锭企业下岗人员的能力,项目要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借款单位可以是压锭企业或重组主体企业,也可由省市纺织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统贷统还。
5.贷款项目要有地方财政贴息的承诺。
6.借款单位要及时向开户银行地、市行申报,经省、市一级分行审查同意后,报各商业银行总行安排贷款计划,并在资金上优先支持。
四、地方财政部门要根据纺织压锭实施计划,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落实纺织压锭贷款贴息资金。
五、各级经贸委和纺织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积极协助企业选好项目,并督促检查。
六、各级经贸委、财政、人民银行、纺织主管部门、有关商业银行要积极相互配合协调落实,并及时上报执行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1998年4月3日